記者親歷“催眠”是迷信還是科學?



 

在很多的電影片段里面,我們都會看到這樣的催眠鏡頭:一塊懷表在眼前來回晃蕩數次,人就不知不覺進入了“睡眠”狀態……

  催眠,一個對多數人而言依然生疏而神秘的詞匯。它是否真能解決那些失眠人群的困擾,它是否會讓人做出違背意愿的錯事,它是迷信還是科學,是魔鬼還是天使?

  帶著一系列的疑問,記者近日和催眠師呂承諭進行了一次親密接觸,并親身體驗了被催眠的經過。

  透過攝像機鏡頭“探秘催眠”

  呂承諭是美國SAPA(中美應用心理學研究院,是總部位于美國加州的一家國際性綜合性應用心理學研究與教學機構)國際臨床催眠治療博士生導師,現常住杭州,曾因在青少年心理幫扶方面的貢獻,于2005-2007年度榮獲共青團杭州市委授予的優秀志愿者稱號。但約訪他并不容易。見到他的當天,他正在南京為江蘇衛視《人間》欄目錄制8集系列片“探秘催眠”。

  透過攝像機鏡頭,我們看到呂承諭正在房間內為一名失眠患者做催眠治療。房間很安靜,燈光相當柔和,這是一個非常好的睡眠環境。而房內的布置也很簡單,除了一張柔軟床鋪外,最大的擺設物就要算櫥柜了。櫥柜里面放有類似懷表的水晶球、節拍器、沙漏和音樂播放機。而呂承諭正坐在床沿和閉目平躺的患者交流。

  做完節目后,呂承諭告訴我們,無論是水晶球還是沙漏,它在使用中的用處無非就是讓被催眠者專注于它,“專注久了人會產生疲勞感,就很容易被催眠”。但在實際操作中,催眠師很少用到這些道具,只要進行言語溝通,就能讓患者專注于某樣事物中。“所以一般來說,道具多用于舞臺表演和催眠秀。”但播放機有時還顯得較為重要,舒緩的音樂可以讓人精神放松。

  催眠治愈了失眠癥

  生活節奏加快、人際關系緊張、工作壓力過大,現代社會失眠者越來越多已是不爭的事實。在房間外等候的時候,我們遇到了被邀請到《人間》欄目做節目的徐小姐。“我現在氣色還不錯吧。”徐小姐露出淡淡的笑容說,是催眠治療“救了我”。

  徐小姐畢業于一所醫藥大學,專業是中醫治療,可她一度也無法擺脫失眠的困擾。一年多前,徐小姐經常性地陷入失眠或淺睡眠的痛苦中,1點鐘睡覺,5點鐘就自然醒來了。“因為睡不好,臉都出現了浮腫。”徐小姐回憶道,而且每天的心情很狂躁,無端地對家人和同事發火,這讓她的人際關系很糟糕。

  徐小姐吃了不少中藥,可效果并不明顯。后來經朋友介紹,她認識了呂承諭。“催眠治療我起初也并不是非常相信,完全是抱著一試的心態。”徐小姐告訴我們,令她萬萬沒有想到的是,經過四五次的催眠治療,她精神狀態有了好轉,失眠次數越來越少,到現在一天能睡滿8個小時了。“每次被催眠的時候,整個人會感覺非常放松,真的很神奇。”

  發呆和做白日夢就是“催眠”

  在休息間,我和呂承諭交談起來。電影里“神奇”的催眠表演容易讓人把它看作是一種巫術或偽科學。但呂承諭說,這是人們的誤解,催眠有它的科學理論依據,并沒有什么可怕。

  他隨手拿出一張紙,用筆在上面邊畫邊做解釋。他說,醫學上,通常用β波、α波、θ波、δ波表示腦電波活動的四種狀態。在β波段,人的腦電波非常活躍,也就是處于清醒狀態。α和θ波段,人的腦電波活動趨緩,這正是催眠的狀態中,其中α波為淺催眠,θ波為深度催眠。而到了δ波段時,腦電波活動已經非常的緩慢,這說明人已經完全進入了睡眠當中。

  “其實不用催眠師,自己也能進入催眠的狀態。”呂承諭說,比如發呆、做白日夢這就是一種催眠狀態,你能感覺得到身邊人在說話,但你并不清楚他們在說些什么。“只是自我催眠只能進入淺催眠的α波,而催眠師則能帶你進入更深的θ波。那時的你,才會更加輕松,感覺思緒在空中飄蕩。”

  催眠實為心理治療法

  “催眠并不等于睡眠,那是一種誤解。”呂承諭說,催眠的作用也不僅僅是為了治療失眠,失眠往往由心理問題造成,不從根本上解決,失眠也就難以得到根除。

  “因此說,催眠其實是心理治療的一種方法,催眠師必須具有心理學方面的知識。”說著,呂承諭遞出了自己的名片,名片上頭銜很多,“勞動部認證心理咨詢師”是其中之一。

  呂承諭剛剛治愈了一個心理極度缺乏自信的18歲少年。少年長得很清秀,可總是不敢抬頭看人,見到呂承諭時也老是低著頭。“母親說他愛上網,而只有上網時才會有他這個年齡段該有的自信和笑容。”呂承諭說,后來經過催眠,他發現少年曾經在上小學時,被老師揪著耳朵“游過操場”,當眾出丑過。

  “隨著年齡的增長,那段歷史在他的記憶里可能已經模糊,甚至早已記不得。但催眠可以打開人的潛意識,讓他找到令他產生自卑的最初原因,然后運用復雜的心理治療法,如心理暗示等,幫助少年重塑信心。”呂承諭說。

催眠問銀行卡密碼,很難得手

“作為心理治療技術,催眠還可用于減肥、戒煙、戒網癮等癮癖治療。說到底,它們都跟心理有關。”呂承諭稱,在催眠的狀態下,人如同處在一個真實世界中,這時運用心理學的厭惡治療法,比如讓他清晰地看到自己被污染的肺部等,就可以讓人們對香煙產生厭惡感,從而達到治療的效果。“當然這是一個復雜的過程,不可能一蹴而就。”

催眠在中國還算是個新生事物,很多人有恐懼心理,怕被人催眠后,意志被人控制,說出不該說的秘密,做出自己不愿做的事。

催眠真有這么神奇的力量嗎?呂承諭笑笑說,其實不然。催眠的狀態不是睡眠狀態,人的大腦處于半清醒狀態,你能記得或感覺得到正在發生的事情,如果催眠師觸及到你所不樂意的事,如說出銀行卡密碼等,這時人就會警覺,催眠狀態的α和θ波段就會立刻跳到清醒的β波段,人自然會醒來。

此外,并非人人都可以被催眠。“那些注意力容易集中、想象力豐富、學歷高、智商高的人相對來說更易被催眠。”呂承諭說。

我的親身體驗

采訪呂承諭的第二天下午,他沒有節目安排。為了更真實、深入地了解催眠的真實感受,我請求呂承諭對我進行催眠,他欣然答應。

下午1點,賓館客房里。呂承諭關上了門,拉上窗簾,房間頓時顯得非常昏暗。這次,他帶來了一件道具——手提電腦,是用來播放音樂的。

他讓我平躺在柔軟的床上,電腦傳來了泉水“叮咚”的悠揚聲,然后他開始實施催眠。“閉上眼睛,請深呼吸,感覺腹部微微隆起。”他用那極盡緩慢的聲調開始一步一步引導我:然后把注意力全部集中于大腦,慢慢的感覺額頭已經很放松,感覺雙眼很放松……放松的感覺延升到了肩膀,手臂。

大約15分鐘時間以后,這時整個人已經開始有些迷糊,身體酥軟,但我能清楚地聽到泉水的聲音,以及他跟我交流的聲音。隨后,他讓我在腦中想象出現了一條道路。道路的兩旁有什么,我又正在干什么,隨著引導的深入,腦中出現的東西越來越多,我清晰地見到了自己的母親。他不斷地跟我交流,我會不由自主地告訴他我所看到的,然后隨著他的引導再去找尋一些其他東西。

他引導我想象出來的東西,似乎都是小時候曾經經歷的一些場景,比如鄉間小路,比如住的房子,但又不是完全相似。這如同是夢境,但似乎又顯得非常真實。夢經常被遺忘,但這些場景在幾天之后我依然記憶猶新。

“剛才你已處于催眠狀態了,但不是很深。可能跟你帶著采訪任務來有關,腦子中一直會有‘我正在被催眠’的暗示,這就不容易被催眠了。”醒來后,他這么跟我說。

教你自我催眠法

呂承諭說,無需他人幫助,自我也可進行催眠。自我催眠對養心安神、調節情緒、增強記憶、消除疲勞等自我保健和防病治病具有積極意義。他向大家推薦了一套自我催眠法,即便在上班間隙也可以進行,時間在5分鐘左右,大家不妨一試:

閉目,將手放在腹部,深呼吸。用鼻子吸氣,停3到4秒后,用嘴巴吐氣,反復做10次左右。然后從25心里開始倒數,每數一個數字,可以默念“我現在很輕松”。等到全身放松后(一般數到10),便可給自己一些正面的暗示,如“今天晚上睡眠將會很好”或是“我現在每天要少抽5根煙”。

之后再做5個深呼吸,然后從1數到3,使自己慢慢回復到正常狀態。“整個催眠過程的暗示內容必須一致,也必須有實現的可能性。”呂承諭說。

“催眠”需要管起來

現代社會壓力太大,失眠的人增多,有心理問題的人也多。催眠在這個時候進入人們的視野,被媒體所關注,或許暗合了某種需求。

但“催眠術”和其他的心理治療技術一樣,并非無所不能,肯定也存在著某些缺陷之處,也不是適合于每一個人。采訪中,呂承諭也說了,催眠在我國起步比較晚,從業者參差不齊,難保沒有利用“雕蟲小技”行騙的。

因此,與其依賴催眠,還不如自己積極參與體育鍛煉,具備良好的體魄和健康的心態,來應對各種社會壓力。當然,或許有一天,如果你真想去做催眠治療,你需要對催眠有充分的了解,掌握催眠師的學識背景,最起碼得看他有沒有國家級心理咨詢師資格和臨床催眠治療經歷。呂承諭說,催眠師如果功力不厚,甚至可能加重患者的病情。

基于此,我們認為,“催眠”作為新興的行業,相關機構需要加強對它的監管。越早監管,就越能揚長避短,這不僅對患者來說,還是對催眠行業本身來說,都應該是種福音。(徐建國)

文章來源: 浙江在線-錢江晚報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催眠 催眠術 催眠課程
    全站熱搜

    cuimian12306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