催眠暗示解決兒童的行為問題



 

通俗易懂、有說服力的形象化的語言,而不要過多地用強制命令和指責的口吻來教育。盡可能少提及一些不良行為的表現,注意多用良性的行為暗示語進行強化,使其對不良行為產生厭惡、憎恨的情感,下決心糾正這種不良行為,努力建立良好的行為模式。


在催眠狀態下常用這樣的暗示語:“你有一種非常壞的習慣,這種壞習慣也是從別人那里學來的,是父母親溺愛你所養成的。因為你非常幼小、還是一個不懂事的孩子,就沒有及時指出這種壞習慣。現在,你漸漸長大了,已經開始懂事了。你是一個聰明的孩子,其實呀!在你身上仍然保留著一些極為幼稚的行為,你覺得很不好、很難為情,知道別人都在笑你,你也想擺脫,你很苦惱,你知道什么是問題嗎?……”“你真聰明,你已經知道了,通過今天的治療,你的壞習慣已徹底糾正,你能養成良好的習慣。”


催眠下的暗示根據不同的行為問題,可采用直接的暗示語,使其對不良行為產生厭惡感,如對咬指甲的不良行為可暗示:“當你想要咬指甲,手伸到嘴邊時,你就能聞到手上有一股難聞的臭氣,感到不適,立即會出現惡心嘔吐的感覺。”經這種暗示之后,咬指甲的行為就會得到糾正。


對退縮行為的暗示也采用直接催眠暗示:“退縮是一種膽怯的無能表現。兒童應天真活潑、合群。你今后不會再退縮膽怯了,你是一位勇敢活潑的孩子,你一定喜歡與小朋友們在一起玩了,不再孤獨了。”亦可用想象的方法,引導他們去參加一次兒童聯歡會,并上臺表演。這種模擬想象的效果較為理想。


對品德問題,可在催眠狀態下采用雙重人格的暗示方法進行糾正。使其人格轉換成象班級中品德優良的同學那樣。讓其模擬體驗,經多次模擬體驗后,患童的品德問題會逐漸得到糾正。必要時可在催眠下用懲罰的方法來暗示:“今后當你對人粗暴、不守紀律、不接受老師教育晚你就會感到手抖、頭痛、眩暈。如果聽從教育、遵守紀律就會輕松。”經過一段時間患重行為的確已糾正后,可再經催眠暗示,解除這種手抖、頭痛、眩暈的懲罰性暗示內容。


使用催眠療法糾正兒童行為問題,需經一段時間的治療方能奏效。并且特別注意鞏固療效,徹底杜絕再度引起行為問題的因素影響。在對患童進行行為問題治療的同時,要對患童家屬予以指導,共同完成治療任務。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催眠 催眠術 催眠課程
    全站熱搜

    cuimian12306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