催眠新聞報道剪輯


很多人對催眠存有非科學的負面印象,中央大學光電所教授張榮森不但讓催眠進入大學課程,學期結束時還讓37名學生提出了81項具有專利水準的發明,其中多項發明正在申請專利。

其中,兩項很得意的發明都和中醫有關。一項是「中醫聽診儀」,另一個是「脈搏模擬器」。前者打破數千年來中醫把脈看診的傳統,利用新的電子技術,讓脈搏不但可以聽、還可以看波型,當血液濃度太高時,波型也會變化。這項發明將和中國醫藥大學合作,正式向衛生署申請人體試驗。

「脈搏模擬器」是有假手、假血管和假心臟的電子儀器,當把脈結果和儀器呈現的波型相同時,就表示把脈結果正確,可以用來訓練中醫把脈。

張榮森這堂「發明與創作」,上學期第一次開課時,原訂40個名額卻吸引了80名學生登記選修;這學期他限定只收研究生,結果理工、商管不同領域研究生都來搶修。

張榮森說,「發明與創作」是利用科學催眠方法,激發學生的直覺、聯想和邏輯推演能力。當人進入催眠狀態時,腦波會進入淺度、中度、深度催眠狀態,淺度催眠聯想力會增加,中度催眠介于影像和直覺力之間,深度催眠可誘發直覺力。一般淺度催眠的聯想醒來時可記憶,借助催眠師中度和深度催眠的影像、直覺等也可記憶。

他上課時,會對學生進行催眠,再利用潛意識測量器、腦波儀等科學儀器,測量記錄學生的腦波變化影像,投影在墻上進行教學。催眠過程他會用問題誘導學生的邏輯、聯想和直覺力,再用催眠方式讓學生醒來后還記得被催眠時想到的內容,一個學期下來成果豐碩。

TVBS-N新聞記者:陳增芝徐嘉樂

奧運奪金大陸催眠師細說秘辛

2004年雅典奧運,大陸隊奪下32面金牌,面對鎂光燈的聚焦和萬千掌聲的喝采,每一位奪金選手的背后有許多不為人知的專業支持,其中舉重選手唐功紅如何經過運動心理師的激勵,最后激出令人意外的潛力,我們有深入的報導。

2004年奧運開賽前,大陸公開宣稱有信心奪下25到30面的金牌,奧運結束,大陸取得32面金牌成績超乎預期,不但驗證了大陸隊實力的基本面,更驗收了信心面的努力成效。大陸運動心理研究員丁雪琴:「集中全力,想好,沖擊一個最大的重量,站到紅鈴的后邊,準備好抓住紅鈴,起!你看你這個,最后一次多好。」

這是大陸國家體育總局科研班,從事運動心理研究達25年之久的丁雪琴,為今年奧運62公斤級的舉重選手石志勇,進行賽前催眠實況。完成信心的建立后,石志勇果然奪得金牌。

這樣的催眠成效,在事先并不被看好的舉重選手唐功紅身上更是顯著。據指出,唐功紅比賽前出現信心不足的狀態,而事先充分掌握選手情緒的丁雪琴,立即為唐功紅設計一套激勵信心的催眠。大陸運動心理研究員丁雪琴:「就是用視覺效應,給她把她以前成功比賽彩色圖片列印出來,底下配上激勵性的詞語,包括『泰山我也能舉起』、『紅紅好樣的』、『我是世界最好的』。」泰山我也能舉起!就是這樣的催眠,激出了唐功紅自已都不敢相信的潛力,還有各界的激賞。

TVBS-N新聞

射擊大熱門林怡君靠催眠重拾信心


奧運女子射擊項目,我國好手林怡君是代表中華隊奪牌的重大希望,不過也因此讓林怡君在賽前,一度壓力大到表現失常,直到接受心理治療,才恢復樂觀。

比賽開始,兩片飛行路徑難以捉摸的飛靶應聲碎裂,這是是林怡君,跟他手上這把畫著hellokitty的散彈出神入化的表現,雖然才23歲的年紀,林怡君已經是第二次參加奧運的中華隊老將。

上一次在雪梨,獲得第四名之后就被視為我國奧運奪牌的大熱門,后來更在2002年的世界射擊錦標賽拿下金牌,雖然這1、2年他經歷低潮,脊椎的舊傷復發雪上加霜,壓力太大的時候,林怡君說自己一走進靶場就想吐,成績十分不理想,不過從今年五月接受催眠治療后,她已經重拾信心,加上扎實的訓練以及復健之后,逐漸恢復世界第一。

臺視新聞93年10月13日

邊睡邊瘦?催眠一個月瘦八公斤

睡覺也能減肥嗎,醫師利用催眠方式,同時加上藥物治療,輕松減去患者一身贅肉,一名體重上百公斤實習醫師,經過一個月的治療,體重足足少了八公斤.

你會記得運動是對你很好的醫師利用催眠術,將每個指令傳達到患者的潛意識內,沒錯就是這樣,加上藥物控制,就能輕松甩掉身上的贅肉我們直接從潛意識讓你在催眠狀態中直接對潛意識下指令告訴你你會去執行一些好的生活習慣飲食習慣運動習慣劉先生是一名實習醫師,體重一百二十五公斤,雖然試過無數種減肥方式,不過不是恒心不夠,就是很快復胖,在試了催眠減重后,一個月就瘦了八公斤吃會不停的吃吃到不想吃為止催眠以后就會覺得好像潛意識內已經感覺吃到了有感覺了醫師表示,催眠的力量超乎想像,只要患者配合,它的功效甚至大過藥物治療,不過接受催眠治療最好找合格的催眠師來執行,如有醫師在場更好,以避免催眠過程中生理出現不適癥狀.

2006.05.02中國時報

男子胸口隱隱作痛催眠找出病因

中央社

一名二十五歲的年輕人,數年來胸口隱隱作痛,求診找不到病因,經催眠后才發現,原來五歲時曾不慎弄丟父親給的一百元,產生恐慌胸疼延續到現在;彰化秀傳醫院精神科醫師洪裕明說,催眠是種高度集中注意力的狀態,被催眠者會以自動不需理智判斷的方式,接受催眠者塑造的情境。

秀傳醫院精神科醫師洪裕明說,媒體播出的「催眠秀」和真正的催眠差異很大,真正的催眠指的是一種特殊的精神狀態,被催眠者以一種自動而不需要理智判斷的方式,接受催眠者塑造的情境,如果被催眠者接受建議,會依照催眠師的建議,感受他所聽、所看以及所感覺的反應。

洪裕明表示,有位二十五歲的年輕人,胸口不時有疼痛感覺,到醫院的胸腔科和心臟科求診都找不到原因,吃藥也無效,經由催眠方式,發現他在五歲時不小心把爸爸給他的一百元弄丟,當時產生恐慌胸疼的感覺,藉由催眠讓當事人向父親坦白,以二十五歲時的勇氣建立與父親的良性互動。

洪裕明說,幾乎所有的人都可以被催眠,一百人中大概只有五個人是無法被催眠的;催眠通常被當作是輔助醫療,例如有人怕被醫生打針,就可以藉由催眠去除對針的恐懼感,或是將生活中的不良習慣如抽煙、睡眠障礙和壓力緊張等,藉由催眠暗示后通過正面信念的灌輸下獲得一定程度的改善。

洪裕明強調,催眠是真正的催眠和電視上播出的催眠秀不同,真正的催眠不會叫當事人作特定的動作或說出心中秘密,民眾不用擔心接受催眠治療。

2005.11.29中國時報侯佩岑

生活中處處都有催眠師

這陣子有好多人開始在討論催眠的真假,到底催眠會對人產生什么作用呢?

記得在大學時候曾經上過一堂催眠課程,教授在課堂上用語言引導同學并測試每個人進入催眠狀態的容易度。「閉上眼睛,想像自己在爬坡,右手提了一籃水果,上坡越來越陡,而籃子也越來越重,最后右手好酸,幾乎快要拿不動水果籃子了。」教授的話才說到這里,便發現許多同學已經將左手舉起扶助右手,因為他們開始相信自己爬坡很累,右手無法支撐水果籃的重量,而這些同學就是比較能夠接受催眠的人。教授表示,容易進入催眠狀況的人通常比較愿意配合,也有研究報告指出,容易進入催眠狀況的人,智商比較高,同時也比較能夠接受新鮮的事情,對環境的適應能力也較好。

姑且不管電視上的催眠秀是真是假,如果我們選擇開放心胸,也許不用特別被催眠,也能夠達到催眠治療的效果。就拿催眠麻醉來說,通常一般的藥物麻醉,是切斷了神經訊息的傳導,所以當大腦沒有接受到疼痛訊息時,就不會感覺疼痛;但是當病患在接受麻醉催眠的時候,雖然疼痛的訊息還是會經過神經傳至大腦,但病患卻相信他不會有痛的感覺而不感到疼痛。因此,痛或不痛,說穿了都是由自己決定的,這才是催眠最重要的地方。因為真正控制所有感官的人可以是自己,只是看你接不接受而已。

或許我們每個人天天都在被催眠,被廣告標語催眠,相信自己也可以變得跟麗芙泰勒一樣美麗,相信新聞報導,以為選擇某位候選人就可以擁有更好的未來。生活中處處都有催眠師,結果如何,信不信由你。

東森新聞報記者張倍綺、鄭偉宏/臺北報導

催眠治憂郁癥?


婦產科醫師竟然也幫人催眠(新聞、網站)治療憂郁癥!桃園這位醫師,他說他研究催眠10多年,曾經幫經歷921地震(新聞、網站)后,身心嚴重受創的民眾做過治療,篤信密宗的他認為,催眠跟坐禪的原理很像,就是讓病患極度專注,激發潛意識,因此可以幫助釋放壓力。

「1、2、3看著我的指尖」,在婦產科醫師陳光煒引導下,病患完全放松,接著像鳥一樣飛翔,她說她回到了小時候,在外婆家前的小溪玩耍。

陳光煒:「你現在在干嗎?」,王小姐:「小魚在咬我的手。」

王小姐過去8年來,因為焦慮、心悸、失眠,除了吃抗焦慮藥,還曾經偷偷把醫生開的安眠藥存起來,試圖想不開。

王小姐指出,「就是每天都會哭,把自己關起來,大概有一個月左右,那時候覺得很可怕,而且不大跟外界接觸,也不出門,催眠完之后的整個思考,都會比較正面。」

嘗試催眠是最后一步,找上的竟然是婦產科醫師陳光煒,篤信密宗的他,試圖透過和病患的互動,替催眠找醫學解釋,他說看到催眠病患心跳會放慢,末稍溫度上升,皮膚導電度下降,都是極度放松的證據。

陳光煒表示,「醫師藉由種種技巧,讓病人進入極度放松狀態,就是潛意識比較活躍,所以在這個狀況下,他可以接受比較多建議,同時也能把自己內心的情緒跟壓力釋放出來。」

邊睡邊瘦不是夢!光田醫院推出“催眠減重門診”

環臺醫療聯盟

【沙鹿光田訊】傳聞沙鹿光田醫院有位"馬汀大夫"?原來是該院家醫科于全興醫師近來推出「催眠減重門診」,不禁讓人聯想起幾年前電視上紅極一時的"馬汀催眠秀",其主要就是利用催眠方式減重,并搭配不含甲狀腺素、利尿劑、PPA等有害人體成份的合法藥物,讓愛美者達到塑身的目的。于全興醫師表示,催眠的力量超乎想像,只要患者配合,其功效甚至大過于藥物治療,并強調成功與否的關鍵,仍取決于減重者本身的催眠敏感度,與是否能持之以恒。

光田綜合醫院家醫科于全興醫師指出,「催眠」與「減重」,似乎是毫無關聯的兩個名詞,一般人很難將其聯想在一起。其實每個人都有潛意識,平日生活中舉凡談話、手勢、做決定等想得到的行為,大多為個人潛意識使然,并非全是大腦思考過后的結果。催眠減重的主要原理,便是控制減重者潛意識,引入健康概念與導正不良飲食習慣,排除對體重控制有負面影響的心理因素,并在催眠過程中給予自信快樂及正向的人生觀;透過催眠手法減重的過程,讓肥胖者在心理及生理配合下達到有效減重的目的。

有人不禁懷疑,催眠如此神奇,是否會有副作用?于全興醫師說,接受催眠治療最好能夠找合格的催眠師來執行,如能有醫師在場更好,以避免催眠過程中生理出現不適狀態;故由受過催眠訓練的醫師來施行催眠,將是最安全的環境。而在催眠減重過程中所給予的,也都是正面健康的指令,民眾不必擔心受怕。

一名體重117公斤的劉姓民眾表示,參加該院催眠減重門診一個多月以來,目前已瘦了將近8公斤,如此的進度讓他深具信心。記得以前想吃就吃,現在看到愛吃的食物,會告訴自己嘗到味道就好,想吃「以后機會多的是」,無形中控制了飲食量。原本因身材自卑的他,言談中流露出一股「我可以成功減重」的自信,不禁讓人對催眠瘦身更具信心。

自中國醫藥學院醫學系畢業的于全興,學生時代就對催眠的神奇功效存有濃厚興趣,不但自行研讀相關書籍,并順利通過了美國催眠學會訓練認證,成為合格催眠治療師;畢業后更以全國第一名通過家醫科專科醫師考試。問起成績優異的他為何不選擇其他科別行醫?于全興說,向來他對于減重醫學相當重視,因為肥胖除可能導致高血壓、糖尿病、心血管疾病外,根據研究資料顯示,高達約四分之一的肥胖者患有憂郁癥,原因便是這些人在面對旁人異樣眼光時產生的無形壓力所造成。為了改善國人肥胖造成的身心問題,讓他毅然選擇歸屬在其范疇內的家醫科,幫助需要的人成功減重,是他從醫的最大快樂。

東森新聞記者蘇詩鋒/中縣報導2005/01/0411:42

意外收獲!重度糖尿病男子催眠減重改善宿疾

任職于某銀行現年40歲的陳姓男子,因罹患重度糖尿病,每天都得透過施打胰島素及口服高劑量降血糖藥物來控制血糖,后來至光田醫院催眠減重門診求診,經過一個多月的催眠減重治療后,意外地發現原本重度的糖尿病竟然獲得改善,不需再承受每日打針的痛苦。

光田綜合醫院家醫科醫師于全興表示,起初陳先生因糖尿病需要控制體重,但之前試過各種不同減肥方法,過程痛苦且屢試屢敗;在灰心無助下得知催眠可以減重,便抱著姑且一試的心態前來求診。透過催眠成功達到飲食控制及養成運動習慣后,一個多月下來由原本81公斤減至75公斤,體脂率也由肥胖體型下降至正常體型;也讓原本罹患的重度糖尿病病情好轉,原本需要每天施打胰島素及口服藥物的他,現在僅需要以低劑量口服藥物來控制即可,生活品質大大改善。

陳先生回憶說,30歲時得知罹患糖尿病,便開始服藥治療,但由于血糖控制不佳,藥物劑量需求越來越大,到最近一年多來只得每天施打高劑量胰島素來控制。「未來還要打多久?」面對這樣辛苦的日子,讓他覺得十分沮喪。

于全興醫師進一步表示,體重控制在糖尿病患的治療計畫中扮演很重要的角色,其中又以控制飲食與養成運動習慣為最重要也常是病患最難做到的部分;這也就是為何多數糖尿病患血糖控制不佳,與降血糖藥物劑量愈用愈重的主因。能像陳先生如此驚人的改善情況,于臨床上是非常令人振奮的。

醫師指出,催眠減重主要是讓肥胖者能以最健康的方式減重下來,在催眠的過程中,醫師亦會給予自信、正向與快樂的人生觀,讓減肥過程成為一種享受,甚至會有減重以外的許多收獲。例如許多減重病患,在接受催眠治療后,不僅成功瘦下來,原本失眠與情緒問題也獲得解決。

大紀元e報

看到岳母就頭痛原是前世施虐老爸

【大紀元4月21日報導】(據中廣新聞報導)在沙鹿光田醫院的一名患者,看到岳母就頭痛,經過醫師以催眠,看到前世,發現岳母的前世是他父親,找到原因之后,現在看到岳母已經不再莫名其妙頭痛了,醫師強調,前世回溯的重點不在于看到的景象,而是尋求改善問題。

醫師利用前世回溯治療患者陳年宿疾,在國外比較普遍,前耶魯大學精神科主治醫師布萊恩魏斯發表前世今生生命輪回的前世療法,曾經引起極大爭議及討論。

而國內,從事催眠的醫師相當少,因此,已催眠回溯前世的療法,平常很少聽見,沙鹿光田醫院于全興醫師開辦的門診中,已經有許多前世回溯的治療案例,一名患者,從第一次看到岳母就發生頭痛欲裂的感覺,之后一直無法擺脫這種狀況,在醫師引導下,患者回到前世,看到自己被父親毒打,而他的父親就是今生的岳母,回溯之后,已經不藥而愈。

本身也有回溯前世經驗的于全興醫師表示,前世回溯的目的及重點不在于「看到的景象以及發生的事情是真的還是假」,而是引導尋求「現在問題」的答案,很多患者催眠之后,情況也都獲得改善,不過,他也強調,有些患者純粹只是潛意識的記憶拼湊,而非回到前世記憶。

4/22/200512:00:22PM

【大紀元12月11日訊】(大紀元記者徐竹思編譯)

輪回療法」治愈源自前世頑疾

當你身體某個部位長期無名地疼痛,無論是CT、MRI,還是血液檢查都找不到原因,吃止痛片都控制不住,醫生都束手無策時,可以試試「輪回療法」。當你發現前世經歷的苦難傷害了你身體這一部位時,那頑疾也就不治自愈了。

72歲的荷蘭心理治療家蘭格蒂克(PieterLangedijk)從歐洲飛到亞洲,實踐他治愈了無數長期倍受病痛煎熬患者的「輪回療法」。據《印度健康》報導,蘭格蒂克是位研究臨床心理學和靈異科學發現的前化學家,他認為前世確實存在,「人們經常遭受沒來由的病痛,這些通常與他們的前世生活有關。當他們被帶回前世,幾年如影相隨他們的痛苦在半個小時里就可被解決了。」

一位50歲的婦女抱怨右腿的疼痛幾乎使她成了瘸子,而她從沒有過任何事故。蘭格蒂克采用催眠放松手法,使她睡意漸濃,心跳減緩,腦電波開始變慢,她看到自己躺在一個小屋的地板上,「我很年輕,但無法動彈。」她接著開始抽搐,「有人想扼殺我。」她哭了。

她那奇怪腿痛之迷被解開了:原來她的前世是出生于貧寒之家的一個20歲的腿殘女孩兒,她的父母沒能照看好她,以致她被人殺害。在經歷了片刻恐懼后,她告訴蘭格蒂克自己在一個美好的充滿陽光的地方。蘭格蒂克讓她在那里吸取宇宙的能量愈合創傷。她于是被治愈了。

盡管許多人嘲笑「輪回療法」,蘭格蒂克認為事實證明它可以幫助患者。「我看前世是通向大腦的入口,就像一個插進計算器的軟碟。」

另一位遭受難忍胃痛折磨的年輕教師,在催眠下回到了1942年,他是一位羅馬牧師,在納粹集中營中被打死。三個星期后,他來到那從未去過的城市的一座教堂,懸掛在墻壁上的一張老相片立刻吸引了他的注意,教堂的牧師說那是一名被納粹殺害的老教士,接著驚奇地望著年輕教師說,「怎么回事!你簡直像他的兒子。」

蘭格蒂克也在自己身上實踐過「輪回療法」,他發現自己曾在不同的種族文化中做過修煉的人,包括在尼泊爾的一個小鎮做過修士。當地人從他詳細的描述中認出,這個小鎮現是一個位于印度加德滿40公里外的村莊。蘭格蒂克將這些案例寫成35本荷蘭語書籍,其中五本被譯成英語,但尚未出版。

「催眠」一詞其實并不是準確的翻譯,因為在這個狀態下,人并沒有入睡,腦電波也和入睡時不同,而且,從腦電波來看,有的心理醫生可以使受試者達到和傳統的催眠不同的意識狀態。這種狀態其實更類似于佛家或道家的打坐入定,在精神集中的狀態下,受試者可以接觸到自己更深層的意識,經歷久遠的過去,同時其現實的意識仍然在起作用。

大紀元時報

花粉過敏癥癥狀催眠有效

【大紀元5月2日訊】發表在醫學期刊《心理治療及社會心理學》的一項研究顯示,花粉過敏癥患者可能受益于自我催眠,這是研究人員最新披露的發現。

瑞士巴塞爾大學一個研究小組教導66名花粉過敏癥患者催眠的技巧,發現可以幫助他們減輕諸如流鼻涕等癥狀。這項為期兩年的研究涵蓋了兩個花粉過敏癥季節。自愿接受測試的人繼續正常服用抗花粉過敏癥藥物,但是顯然是催眠的作用,他們減少了需求藥物的劑量。

這項為期兩年的研究涵蓋了兩個花粉過敏癥季節。在第一年,一些患有花粉過敏癥的志愿者學習及經常練習催眠,并且照常服用抗過敏藥物。催眠訓練是有經驗的訓練人員教授的一次兩小時課程。其他的志愿者除了原來的抗過敏藥物之外,沒有接受任何其他治療。一年之后,研究人員發現接受自我催眠訓練的志愿者報告稱比其他沒有參與催眠的志愿者減輕了與花粉過敏癥有關的癥狀。

第二年,研究人員教導那些沒有受訓的志愿者如何催眠。這年年底,這些志愿者也報告稱花粉過敏癥癥狀有所改善。

雖然癥狀的改善程度在統計上并不顯著,所以可能只是偶發使然,但是研究人員也發現志愿者在學習自我催眠后減少了抗花粉過敏癥藥物的劑量。

這個小組也在實驗室對志愿者進行研究,了解催眠對他們身體的作用。研究人員使用一臺機器測量人體通過鼻孔呼氣的力度。他們發現催眠有助改善鼻腔的氣流量,即使志愿者面對可以引發他們的花粉過敏癥的媒體,例如花粉和草,亦復如此。

小組的領導人朗格維茨教授猜想催眠可能改變血液流量,從而有助減輕花粉過敏癥造成的鼻孔閉塞。

曼徹斯特一名醫科專家說,他使用催眠療法治療腸道易激綜合征,一些同時患有花粉過敏癥的病人說在催眠治療之后,他們的流鼻涕情況也減少了。

他說:"催眠可以改變血液流量是已知的。催眠過去用于治療上,包括哮喘,濕疹和周期性偏頭痛等。這是值得研究的范圍。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催眠 催眠術 催眠課程
    全站熱搜

    cuimian12306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