催眠術對多動病況患者的治療



孩子多動病況是一種常見的孩子肢體障礙,又稱精力缺陷障礙(ADD):是指孩子展現與其實際年齡、催眠心理生理發育階段明顯不相稱的活動過多,精力力不集中和沖動任性為主要特征的肢體障礙。有多動病況的孩子一般智力正常,但可能學習不易,運動功能不協調或技巧能力發育遲滯。

多動病況的高峰年齡為8-10歲,男孩明顯多于女孩,據國外報道:在學齡孩子中的患病率為4-20%,浙江調查的患病率為1。3-13。4%,至今比較公認的患病率為3%左右。

多動病況的臨床患者主要展現為三大方面:

(1)活動過度:這是最引人精力的特征。多動病況病人從小就展現興奮活躍,常到處亂跑爬高等不得安寧,尤其進入小學階段后展現得更為突出,比如他們在課堂上不能安靜聽課,常常坐立不安,擅自離位走動或大聲說話,影響課堂秩序,并常常與周圍人發生糾紛。在家做功課時邊做邊玩,不能完成任務,對圖書玩具等也不愛惜,催眠術能給人安靜的感覺。

(2)精力集中不易:主要展現在病人選擇性地集中精力和保持精力有不易,他們常常被環境中無關的打擊所吸引,使精力力分散。上課的時候,很難專心聽講,常常展現東張西望,完成任務也粗心大意,錯誤連篇。

緩慢促進精力集中。

(3)沖動任性:主要展現在病人缺乏自我克制的能力,可為一點不愉快的打擊而過分激動,或與周圍人爭吵打架,或大聲哭叫喊鬧,甚至做出一些危險舉動及破壞肢體,而不考慮后果。

多動病況的病因有生物學原因,催眠心理原因和社會原因。催眠心理社會原因主要展現在家庭環境和社會教育對多動病況孩子的影響,如家庭內部關系緊張、家長離婚、家庭破裂、自幼得不到感情上的溫暖、或家長動輒打罵病人等。催眠師說所以針對多動病況病人的咨詢要精力從多方面進行,一方面可以口服苯丙胺、利他林和匹莫林等對癥藥物,更主要的是催眠術從催眠心理方面針對多動病況的“靶患者”進行肢體矯正訓練咨詢,以及調整家長對待孩子的教育方式,積極調整家庭關系,給孩子一種溫暖和諧的家庭氛圍對孩子至關重要。從這幾個方面進行總體咨詢,一般會取得比較好的效果。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催眠 催眠術 催眠課程
    全站熱搜

    cuimian12306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