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眠背后“文章”多


  根據2002年全球睡眠調查的結果,失眠人數約占總人群的40%~50%。我國失眠的實際發生率為45.4%,而意識到自己患失眠的人只有25.9%。

  “我入睡困難”,“我的夢多得可怕”,“我每晚兩三點就醒”,“我幾乎整夜不能合眼”……在我院,我們經常聽到病人這樣述說。醫生的答復通常是:“神經衰弱,更年期綜合征,用點安眠藥就行了。”

  然而,服用安眠藥就能解決失眠嗎?回答是否定的。失眠從醫學的角度可分為入睡困難、早醒、易醒、多夢、睡眠表淺等,是個非常復雜的生理心理過程。失眠可見于違反生理因素及環境因素(如大小夜班輪值的工作),天氣炎熱,環境喧鬧,違反生理規律。重大事件的沖擊,造成情緒打擊也會導致夜夜難眠。各種內科疾病(如疼痛、心臟疾病、氣喘等)會導致病人晚上睡不著。精神疾病、藥物、刺激性飲料、更年期綜合征、安眠藥使用不當等原因也都會導致失眠。不同的癥狀應選擇相應的治療藥物,如果大家都選用同一種藥物來解決失眠,既缺乏科學性,又缺乏針對性。

  心理障礙可導致失眠目前還很少被人們所認識,如果盲目使用某種安眠藥物,會使一些重要癥狀被掩蓋。如某女性,55歲,家庭狀況良好,退休后出現失眠、食欲下降、疲乏、無力、消瘦、心情不好、心慌、胸悶,去過綜合我院心內科、消化科、神經內科等就診,做了各種檢查,結果均正常,服用多種藥物后仍然失眠。最后發現該病人患了抑郁癥。某學生因為學習壓力大,面臨考試,隨后出現陣發性心慌、胸悶、氣短、緊張、害怕,晚上睡不著,白天上課疲乏無力,注意力不集中,記憶力減退,學習成績下降,后來該學生被診斷為焦慮癥。一位中年婦女半年來經常失眠,說晚上不吃藥就睡不著,吃了藥又擔心會形成藥物依賴,每天都為吃藥和不吃藥而矛盾。仔細一問,原來她面臨家庭破裂,為離婚還是不離婚而苦惱,故而失眠。

  現代社會中生活節奏加快,競爭激烈,人們的思想道德觀念受到很大沖擊。社會適應不良、人際關系緊張、學習就業困難、子女教育問題、感情糾葛、家庭糾紛、軀體健康狀況不佳等,無時無刻不在影響著每個人,由此而引起的各種心理問題表現形式各有不同,選擇藥物也應千差萬別。就是同一種癥狀也不能都用一種藥物,要因人而異。目前存在著兩方面問題,一方面是不敢服用鎮定催眠藥,擔心會成癮;另一方面是擔心長期服用鎮定催眠藥會產生依賴性。患者應及早接受臨床醫生和精神科或心理醫師的咨詢和治療,找出失眠原因,不宜盲目使用安眠藥。慢性失眠和情緒焦慮互相影響,治療不僅要針對失眠本身,同時也要針對焦慮情緒,這才能根本解決問題。

  失眠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害怕失眠。不要過度擔心失眠,更不要祈求過多睡眠,放松緊張焦慮的神經,能睡多少就睡多少。入睡時,不要總想著一定要睡著,避免焦慮情緒,學習自我放松。適當運動,讓身體達到一定的疲勞度。在調整心態的同時,適當配合一些藥物治療,效果會更好。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催眠 催眠術 催眠課程
    全站熱搜

    cuimian12306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